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2018.03.23 澎湖孝親行 Day2

Day2 西嶼西臺 仙翁島燈塔 外垵餌砲 西嶼東臺 池西岩瀑 易家仙人掌 鎖港 風櫃洞 蛇頭山 觀音亭園區


第二天
一早就起來
民宿有提供早餐
於是不用費心尋找早餐店




早上的目標是 先到本島最遠的點
再一路晃回來
就和昨天的路一樣 先開往西嶼島吧


第一站 西嶼西臺
西嶼西臺的遊客服務中心
還有販賣部販賣特產
甚至能直接寄回家或機場
不用擔心當天提貨 東西會壞掉
解說員也很熱情招呼我們
廁所也很大間 後來又多多使用
對我來說是 停車場超大很好停
總之我給他五顆星的評價

可以在這裡的地圖看到在這一段海岸線
所有的軍事設施

解說人員很熱情的與我們解說
這些軍事設施
他說 可以簡單分類為
清朝建設- XXX臺
日本建設-XXX堡壘
日本占領澎湖後 在較小的XXX臺旁擴建XXX堡壘
國民政府建設-XX營區
國民政府時代因為已經不使用砲台
所以就戰略性的改變防禦位置
主要是因為防禦方式跟聚落不同
所以會取不同名稱


西嶼西臺就在這遊客中心後面
我們就付了入場費
進去了西台古堡

 西嶼西台的入口
 來個合照

古蹟介紹
1885年清法戰爭起 澎湖失守後
劉銘傳強澎湖防務
當時在西嶼外垵與內垵間高地闢建砲臺一座
設置四門新式阿姆斯壯後膛砲
隔年另在內垵高地增設西嶼東臺
於光緒15年完工

因為這個堡壘佔地較大
所以西嶼西臺跟西嶼西砲台
都在同一區

裡面的碉堡通道都可以走
只是要小心頭頂 因為有點矮
不過打掃的挺乾淨的
 四通八達的碉堡
可以從地下碉堡看到上面的砲台
 彈藥庫有放假的彈藥
碉堡的地圖
這是後來又重製的假砲台
老爸挺喜歡的
自己爬上去叫我幫他拍照
其實下面有寫請勿攀爬啦
不過看在挺復古的份上
就與它合照吧
想要一次跟很多架一起拍
還是得要人工拍攝
可以悠閒的走在碉堡上方
 園區都沒有人
只有一堆龍舌蘭
還能在這裡熱烈的生長

 離開前在拍一次門口
好多MV都在這裡拍攝
不過 真的搜尋之後
覺得在棚內設景就好了
下面這張
其實用摳圖的就好了
居然還坐飛機來拍攝
真的比AB敬業....
還以為澎湖發展得很晚
沒想到因為軍事地位的關係
它很早就已經被荷蘭.法國.日本入侵過
人人都來這裡插旗
所以留下很多軍事遺跡
其中西嶼在澎湖的最西側
有剛剛好有西埔山.東埔山.內垵東鼻頭 幾座陡峭的山
形成易守難攻的地形
軍事遺跡是全澎湖最多的 見證了它的戰略地位
 等等就一個一個去看
 有些沒開放呢........
 還有小海龜摺頁回收箱

第二站 漁翁島燈塔
燈塔始建於1778年 大約是清乾隆時期
最初為七級石塔 名為「西嶼塔燈」
至1875年改建為西洋式構造,命名為「漁翁島燈塔」
說這是唯一一座有記載是中國原始設立的燈塔

經過了非常荒涼的公路到達這
門口的左右都是管制區
只要對著那裡拍照
就會有軍人警告遊客
 純白的燈塔

園區中有西嶼塔燈碑記
其實就是說了建造這燈塔的歷史
跟捐錢者的名字

 還有這種拍照區
 角度挺不錯

漁翁島即為西嶼
葡萄牙人首先以葡萄文「漁翁島」標示於航海圖上
之後荷蘭與日本等軍事地圖皆沿用翻譯成漁翁島
而先民自古以來即稱為「西嶼」或「西嶼頭」

幾百年來一直守護著 這廣闊的海岸

第三站 是 外垵餌砲
又稱「西埔假砲」
就在剛剛那段荒涼的公路上
旁邊的草叢中
但設有停車場 所以很好找

外垵餌砲是日軍於世界二次大戰期間
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 使用水泥蓋一座假大砲
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
餌砲是頗為稀少、特殊的軍事設施 因應戰爭的產物
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見證,也反映外垵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餌砲好像就是當時的建築
不知有沒有真的被炸過
保持這麼乾淨

105年又建了 這種觀景台

走完這樣 老爸餓了
還好午餐餐廳就選在這附近
漁村川菜活海鮮

不過網路上推薦的菜 大多都沒有
就是看他們當天有什麼魚
所以給老闆推薦
喔 很好吃喔~~~

吃飽飯後

第四站 西嶼東堡壘
日治時代 1903年完工的海岸防禦工事
西嶼東臺太小了 所以在旁邊直接新建西嶼東堡壘
躲在很偏僻的草堆後

開車大概開了5分鐘就可以到達了
停車場也是只有我 和一台警車

旅遊淡季也沒遊客
很大的堡壘 好像沒有盡頭似的
 一走下去先看到兵房
 半坑道式的營房
阿姆斯脫朗 12吋砲砲位
總共有四門
砲台下面有運送砲彈的地下通道
有很神秘的五吋砲 新聞有報導過
不過只有自己 不敢進去看

也有運送用斜坡
我本來還以為是啥無障礙設施
真是太天真........
國軍也駐守過這裡
還留下了
堡壘的最後面還有觀測站
最後面觀測站的海景

有附屬砲台
 虎賁東台部隊


第五站 西嶼東臺
就在旁邊而已
 可以看到西嶼的海岸線
最早在光緒九年(1883年)
澎湖通判李嘉棠奉李鴻章之命建造
由於未能安裝新式大砲
因此在後來的中法戰爭未能發揮作用

臺灣巡撫劉銘傳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興工建造
為澎湖四座砲臺之一

因為建築物是白色的
也有人叫他小希臘
有樓梯可以爬上去牆上
一眼望去就看完腹地
真的是比西嶼西臺小很多

只有這個是遺跡
參考好多網誌
很多部落客來時都還沒開放

第六站 池西岩瀑
這個點交通超不便的
路很小條 我怕被錯車
所以就走進來
大概100公尺左右

成因跟大菓葉岩一樣
熔岩流噴發後遇到海水
快速冷卻收縮成六角狀的柱狀玄武岩節理
而因為凝結先後順序的差異
由上而下再產生板塊層次的節理
爬到岩瀑上方
沿岸都是岩瀑
 風化中的風獅爺

這個岩瀑上方本來有魚塭
排水沿著岩石下來
被人家說是岩瀑
現在魚塭已經荒廢了
海水顏色真漂亮
這幾天的旅程中
最後一次經過跨海大橋了
第七站 易家仙人掌冰
還好易家 雖然還在整修
不過有在賣冰就是了
 排隊10分鐘
鼻屎大的仙人掌冰
一定要吃看看的阿
酸酸甜甜 挺特別的
下午是要走澎湖南環的行程

一個move就來到了 鎖港

第八站 鎖港紫微宮
因為找鎮風塔的路上
看到了很大尊的 真武大帝
順便使用一下附近的公共廁所
據說大約在40年前紫微大帝就在現址「踏地」計畫要蓋廟
到民國89年才標下現址這塊土地,擇期動工

第九站 鎖港鎮風塔
澎湖多風沙氣候惡劣 對居民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
故在精神上設計防衛辟邪物─石塔式之石敢當
以為鎮風止煞之用另外 還有彌補地理風水不足的作用

鎖港石塔,原有三層,高約3公尺
民國53年間(1962)由該里北極殿玄天上帝乩身指示
將倒塌的三層北塔重建為九層,南塔也一同重建
民國64年(1975)南塔再整修一次;目前設有解說牌以及涼亭。
北塔
 南塔

要去最南點時 經過青灣仙人掌公園
整修中沒開放
 外面有很多仙人掌 還是可以看看
老媽與仙人掌們的合照
應該就是拿那個果實做冰吧...

第十站 風櫃濤聲
澎湖當地人稱呼「風櫃尾」
聚落南岸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分發達
因為波浪侵蝕造成狹長的海蝕溝
海蝕溝的底端又被侵蝕成海蝕洞
再由海蝕洞順著節理縫隙形成一個通到地面的小孔
每遇南風漲潮時長浪順著海蝕溝灌入
海蝕洞內空氣受擠壓
海水由縫隙噴出,發出呼嘯聲,猶如鼓風爐的聲音一般。

退潮時可以看見海蝕溝
漲潮時才能聽見濤聲
我們剛好漲潮時去 不過沒有風
所以看到一堆人在釣魚




 外星人涼亭
對面的茶葉蛋不錯吃....

第十一站 蛇頭山
是南環的終點
與北岸的金龜頭共同環衛著馬公港
不時還能看見 來往船隻

1622年荷蘭占領時
在這裡留下了一座西式城堡
1624年荷蘭撤退
將城堡的玄武岩石牆被拆去做安平古堡的建材


 現在只留下遺跡

東南側有 日本松島鑑殉難將士慰靈碑


 法國陣亡將士紀念碑




第十二站 觀音亭親水遊憩區
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
由澎湖水師游擊薛奎所創建
廟內供奉大慈大悲南海觀世音菩薩
是全澎最早的一座佛教寺院
聽說有一對全台僅有由糯米漿、石灰、黑糖水等材料所調和砌成的大獅
完成至今仍保存完整,實難能可貴
超多小鳥....
望潮亭
西瀛虹橋 又叫彩虹橋

 觀音亭夕陽 是著名景點


 海水很清澈

 外婆的澎湖灣

走一圈回來後
我老媽有點生氣
因為他一直在等我幫他拍跟夕陽合照
結果我一直在外面拍夕陽
待查植物
晚上 大家都不太餓
於是去了這家 日香美食坊
主打商品是 仙人掌炒飯
還可以吃

今日地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